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文化 >> 社会实践 >> 正文

学校团委与机械工程学院团委联合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2年07月18日      阅读:[]

近日,学校团委联合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前往广东韶关市南雄市古市镇、油山镇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增强奉献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紧密结合起来,积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立足“三个着力点”,助推乡村振兴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深入挖掘南雄市党史教育红色基因,充分运用该市农业发展优势资源,以“科技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志愿服务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社会实践发挥高校优势助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成立了基础调研、农业提质、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清洁“攻坚小分队”,做到强服务、送温暖、惠民生,在基层实践中打通党史教育“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针对“三个群体”,项目式推进志愿服务

实践队精准分析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三个主要群体特征,以接地气的方式组织开展志愿活动,通过四个项目营造了良好的实践氛围,传递了优异的情绪价值,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讲党史、颂党恩”。实践队深入当地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等群体真诚畅聊,通过讲党史、唱红歌、绘红旗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大家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引导老人、学生、儿童感念当前幸福生活,与祖国发展同频同振与时代同向同行。

以实地探访革命遗址的方式“赓续红色血脉”。实践队走进南雄市苏维埃政府,以“重走一段长征路,学唱一首《当红军歌》,了解一段革命史,走访慰问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等形式,传递温馨关爱,让基层群众在切实的关爱行动中感受党的温暖,也让实践队成员在润物无声中增强了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进一步坚定了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以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推进“普通话进村镇工程”。实践队成员找准发力点,以学龄前儿童的兴趣点为切入口,通过诗词朗诵、你画我猜等小游戏,策划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普通话活动,了解当地儿童语言文字使用习惯和普通话普及现状,增强儿童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普通话水平。

以多元实战方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实践队深入村镇、红色基地、学校等地方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宣传新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组织开展“河小青”护河保洁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普及宣传活动,对韶关青年发展型城市进行基础调研,助力韶关城市建设。



实现“两方共赢”,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及向种植户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调研南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开展“桃你欢心,快乐助农”鹰嘴桃采摘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收集企业和农户需求,为助力乡村振兴摸清技术堵点、发展痛点和营销难点。实践队深入村镇开展工作,在艰苦的工作推进中体验了村镇的苦、感知了基层的难,更加深刻体验了现有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实践队带队老师张啸杰、宋雪晖表示,本次青年志愿者“三下乡”活动是近年来与当地需求契合度最高、反响最热烈、实践效果最好的一次志愿活动。虽然本次“三下乡”志愿活动结束了,但是青年志愿者与南雄的情谊将由此启航。实践队通过深入南雄村镇开展工作,重温红色记忆,进一步激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实现了精神的升华。接下来,可以结合南雄市农业产业发展特点,通过整合高校专业优势资源,对南雄农业产品品牌包装、营销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助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讲好南雄故事,助推乡村振兴。

/机械工程学院团委 图/黎嘉琪 胡家耀 陈启楠 核稿/赵保宁 责编/吴楠璐



下一条:善美韶城,活力松山 “骑”乐无穷,逐梦丹霞 ——我校组织300余名师生参加2020年环丹霞山自行车赛

关闭